0-1個月寶寶發展里程碑「超重點」整理|看完這篇就不用再爬其他文了!

29425408_10211231421609146_8115903307853070336_n.jpg
卡夫人前言 
當寶寶成長到每個月齡,我會跟卡先生討論下一步該怎麼做,所以開始做「嬰兒發展指標整理」,目的是為了讓先生能一目瞭然的抓住重點,也把這份整理表分享給大家,祝大家育兒生活既喜樂又甘甜。
 
--0-1個月寶寶發展指標整理
剛出生的寶寶通常像個小老頭看起來不是很好看,臉部、眼睛都有些腫、雙手緊緊握著拳頭,雖然他看起來很柔軟弱小,但實際上已具有另人驚訝的視、聽、聞、味覺能力他會用洪亮的哭聲幫助自己與媽媽溝通,而且在出生後半小時內他已經可以吸吮與吞嚥母乳,出生的當天,就會開始排泄大小便。
 
身高及體重發展
以懷孕40週出生的新生兒來說,出生體重落於2.54.0公斤之間,身高落於4754公分之間。
 
出生後的前幾天,體重會因生理性脫水的關係,下降58%,之後開始回升,大約在710天大時恢復到出生體重,之後每天增加2030公克,滿月時體重約增加1公斤。喝母奶的寶寶第一個月至少要增加500公克,身高則在滿月時增加2.5公分。
 
每日奶量
母乳的媽咪,每天的餵奶次數至少812才夠,同時在寶寶想喝奶的時候就餵奶,才能成功哺育。由於吸吮母乳和吸吮奶瓶的方式不同,為了避免寶寶混淆,建議在出生後的前幾週,直接用乳房親餵。
 
配方奶的媽咪,一天約餵食68至於奶量,每個寶寶的需求量不見得一樣,可以從換尿布的次數(>6/每天)、排便量來判斷寶寶是否得到足夠的奶量。
 
媽媽需按時哺乳,母乳餵養不必加餵水,並注意奶瓶的消毒,配好的奶寶寶一次沒吃完,不可留到下一次喝。
奶水不足不要急於加代乳品,多吃些能發奶的食物,如鯽魚、鰱魚、豬蹄、黃花菜、絲瓜、芝麻、酒糟、鮮奶茶、黑麥汁。
 
睡眠時間
出生後到滿月前的寶寶,稱為「新生兒」。此時期的寶寶大部分的時間在睡覺,一天總共平均約睡20個小時,睡眠次數不定,白天睡眠和晚上睡眠時間各半。
 
喝奶、睡覺、喝奶、睡覺
寶寶會在2~3小時間醒來,吃飽後又會再次入眠,不停著重覆這樣的循環,因為睡與吃就是目前寶寶的工作,此時期寶寶大部分時間都處在睡眠狀態一天中16~20個小時都是在睡覺,要占一天時間的60%以上。
 
這時的寶寶對於晝夜是沒有分別的,每天大部分的時間都是在睡眠中度過,但是每次的睡眠卻只有2~3小時,時常在半夜從哭泣中清醒,可能是肚子餓或尿布髒,換好尿布喝奶吃飽後再次入眠,但每天這樣重複的動作,讓許多新手媽媽無法好眠。
 
提醒養育者的事:
媽媽的母乳是寶寶最好的營養品,特別是初乳,盡有可能的餵給寶寶。
保持臍帶的清潔、乾爽。每天用碘酒、酒精消毒一次。
注意聽寶寶的哭聲,仔細觀察,分辨你的寶寶哭聲背後的意義,以滿足他的需要。
無論是男寶寶還是女寶寶,每天都要清洗私處與生殖器    
抱起寶寶時,一定要用手支撐他的頭部
寶寶喝完奶,要給寶寶拍嗝,用意在於將寶寶喝奶時吸進去的空氣拍出來,這樣寶寶就不容易吐奶了。
經常用微笑、歌聲、鮮艷的有聲玩具逗引寶寶。
不要睡太軟的床和大而軟的枕頭,最好單睡一張床,防止窒息。
給寶寶拍照時,不要用閃光燈。
直到 12 個月大前,寶寶哭的時候還不會真的流眼淚。這是因為新生兒的淚腺尚未發育完全的緣故。
 
 
發育指標
滿月時俯臥抬頭,下巴離床三秒鐘
能注視眼前活動的物體
啼哭時聽到聲音會安靜
除哭以外能發出叫聲
雙手能緊握筆杆
會張嘴模仿說話
 
動作發展
粗動作發展
俯臥時頭稍可抬起
俯臥時頭可由一測轉為另一測
仰臥時手會亂動
 
精細動作發展
反射性抓握(一碰處手掌心就會抓)
會將頭及眼轉向光源
換看媽媽臉並會有臉部表情反應變化
眼睛逐漸能隨移動目標轉90
 
社會互動認知與行為情緒發展
逐漸由持續昏睡轉變為較長時間的警醒與肢體活動
會憑嘴旁的處尋找媽媽的乳房
奶嘴或物品放入嘴中會自動吸允
對人的臉孔特別感興趣,會注意別人的臉
約滿月時,逗他(她)會微笑。
 
視覺及語言發展功能
對於突然的聲響會有驚嚇反應
對於微弱持續的聲音會停下來凝神聆聽
哭聲強而有力
可以自動發出聲音
剛出生的嬰兒視力還不到0.05,只能看到20~30公分的東西。
出生時就可以聽得見聲音,兩三週後,能分辨母親和其他女性的聲音,對小響板的聲音有反應。
 
*只要寶寶醒著,育兒者就應該不斷地和他說話,也可為日後孩子的語言能力打下基礎。在育兒中,父母應該了解到的就是,與孩子互動得越早越好,逗笑孩子也是越早越好,這些都是關鍵此時期寶寶喜歡被撫摸,溫柔的碰觸可安撫他們的情緒。常與寶寶說話,對寶寶發出的聲音產生互動。
 
寶寶都有獨特的性格
確定寶寶的氣質是活潑型、安靜型,還是一般型,對於寶寶的養育非常必要,每個寶寶的性格都是獨一無二的。有些寶寶平靜溫馴,討人喜歡,有些寶寶對於溫度、聲音或燈光的變化比較敏感。
 
經過這幾週,妳對於自己寶寶的偏好會比之前清楚,但大多數的媽媽還未能完完全全了解寶寶的需要與需求.因此,對於寶寶的反應和行徑會遇上摸不著頭腦的時侯.不必過份擔心,這是非常自然和普遍的情況,因為要完完全全了解寶寶,是需要時間的。
0-1個月大嬰兒—–記憶和視覺遊戲
 一個月大的嬰兒睡的時間比較多,醒的時候比較少,一般來說醒來後就是要吃,或是要排便。家長將孩子喂飽後,可以在寶寶安靜時可給予適當的感官遊戲。 現階段的孩子對顏色還不能很識別,看到的東西是黑白的,最愛看的是媽媽的臉。
 
黑白圖卡
可以畫大一點的父、母的臉黑白像,貼在離寶寶眼睛約20公分地方讓他看。給這個時期的孩子看黑白畫可培養他的記憶和視覺上的能力。也可以透過一些黑白的條紋、波紋或是黑白格子棋盤等,交替的給寶寶看。
在寶寶醒來看畫時,可隔三四天左右更換下一幅。如:給孩子看三天媽媽的像,然後換成爸爸的像,然後是其它的。你會發現寶寶對看過的畫已有了記憶能力。 
逗笑寶寶
父母也可以用自己的臉和有聲音的小玩具吸引孩子的注意,遊戲中可左右移動頭部和各種逗笑的臉部表情來訓練孩子的注意力和模仿能力等。
凝視比賽
妳可以試試拿一個玩具緩慢地晃過寶寶的面前,也可以在寶寶面前慢慢地來回地走,來一場小小的「凝視比賽」。妳可以觀察到寶寶的眼神如何與妳交會,並且跟隨著妳的動作。對於稍後會發展的手眼協調來說,這項技能是重要的基礎。
 
抬頭運動
初生的頭兩個月,妳的寶寶也會學把頭抬起,並且穩住一段短時間。從這一點可以看出,寶寶的肌肉已經越來越強壯了。 (有些寶寶能在頭一兩週內就學會抬起頭,但大多數則稍微遲一點才能做到)。

當寶寶醒著的時候,讓他趴著玩耍,這可幫助他鍛鍊頸部的肌肉。

 
 
有哪些狀況須立即就醫?
出院後,有些寶寶仍會有黃疸的情形,對於這些寶寶,應每天固定一個時間,抱到陽光充足或日光燈下,用食指輕壓皮膚,看是否有「反白」的現象,若無「反白」則表示仍有黃疸存在,觀察順序可由鼻尖往足底的方向檢查。黃疸進展的順序是由臉到腳,眼白的地方先黃,若只有眼白泛黃,可先觀察;若皮膚泛黃的速度太快,或泛黃已到大腿的部位,則必須帶給醫師做進一步的處理。   
 
除了觀察寶寶每日的膚色變化外,大便的顏色也很重要,《兒童健康手冊》上都有附有大便卡,上面有九種不同的大便顏色,如果偏白或看起來油油的(類似17號大便顏色),要儘早帶寶寶看醫師。
 
在臍帶未脫落之前,每次洗完澡都要做臍帶護理,保持臍帶的乾燥。一般臍帶約在1014天脫落,但是有些嬰兒會延至3週才脫落。若是超過4週仍未脫落,必須帶給小兒科醫師診斷看有無白血球附著缺陷的疾病。另外,常見的是臍帶脫落後持續出現分泌物,除了持續臍帶護理外,須檢查臍帶根部有無息肉(肉芽腫)或是廔管存在。若是息肉可用硝酸銀燒灼,而廔管只能靠外科的幫助了!
 
 
寶寶哭的原因
哇哇大哭是嬰兒非常重要的溝通方式。要是能了解寶寶的需要,並在啼哭時給予適當的回應,必須花一點時間,屢敗屢戰。
 
以下是妳的寶寶最常想要表達的意思:
 
我餓了:飢餓感會使嬰兒不開心。有些寶寶甚至在已經開始餵食之後,還會持續煩躁一會兒。所以如果奶瓶或母乳暫且不奏效,可別立刻放棄。如果餵奶的時間到了,妳的寶寶除了其他飢餓的跡象之外,也伴隨著發出有節奏的哭聲,表示可能需要再多填飽一點肚子之後才會安靜下來。
 
該換尿片:有些嬰兒對於尿片濕了或髒了並不太在意。有的則會立刻提出抗議,讓妳知道。
 
 
我不舒服:淒厲的哭聲是生病的跡象。寶寶也可能藉此表達被利的東西刺激,例如教人發癢的衣服標籤。檢查一下,確認寶寶的冷暖剛好。基本原則就是比妳本身多穿一件,然後視寶寶感覺太熱或似乎在抱怨的時候脫下一件。
 
我想離開這裡:如果室內太過吵雜、光線太亮,或是有太多人,寶寶可能會別過頭去,表現得躁動不安,以表達受到過度的刺激。
 
我累了:觀察寶寶放聲大哭之前是否有表現疲累的呵欠動作。可以輕搖或抱著,哄寶寶入睡。
 
愛我,擁抱我:如果妳已經設想過所有可能的原因,但寶寶仍然還是非常煩躁,那就可能是希望享受讓人摟抱、輕搖的那種安寧感受。有些嬰兒放到電動搖籃或震動式搖椅之後就能放鬆。有些比較喜歡讓人抱。這個月齡的嬰兒不會因為抱「太多」而被寵壞。
 
 
出處:來自各大育兒網站,由卡夫人彙整。
轉載請註明 KandcFamily 《卡家推推》
http://kandclovefamily.pixnet.net/blog

—————————–
FB《卡氏姊弟》 IG KandcFamily
主機服務:金城事務所